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根据海关总署6月17日发布的《中国跨境电商贸易年度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2万亿元人民币,达到2.1万亿元,同比增长7.1%。
跨境电商不仅为中国外贸发展注入新动能,同时带动传统产业和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而从更深层次看,跨境电商正在重塑甚至颠覆传统的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突破和应用正在催生新一代电商的发展,并带来了巨大机遇。跨境电商正成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中快速成长的新业态、新模式。”中共贵州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成员杨未说,近年来,贵州全力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数字经济增速连续7年全国第一。大数据发展带来的电子信息产业,使得贵州跨境贸易进入新赛道,业态融合创造新场景,贵州的跨境电商与外贸新业态正在加速融合,现在贵州有更多的产品面向更为广阔的外贸新蓝海。
近年来,贵州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构建起全省南北双向多式联运服务体系。其南向,即是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门户港北部湾借船出海,连通东盟、中东、非洲。作为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省份,贵州省正积极推进外贸转型升级,加强对外贸易合作,拓宽对外贸易市场。
“跨境电商成为推进外贸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之一。”贵州财经大学校长赵普说,随着全省不断完善跨境电商产业发展生态和跨境电商业务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黔货”正通过电商渠道出口到海外,跨境电商在源源不断释放着外贸创新发展的新亮点和转型升级的新动能,对促进省域经济发展多元化,助推贵州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马来西亚拉曼大学校长尤芳达说,中国和东盟作为世界第二和第五大经济体,对全球经济贡献率超过30%,是全球经济发展名副其实的重要引擎。中国和东盟互为重要合作伙伴,作为东盟成员国之一的马来西亚与中国更是一直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与合作。
尤芳达表示,“近年来,特别是在电子商务领域,双方的合作不断取得丰硕的硕果。中国以其庞大的市场和强大的技术实力,为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东盟国家,尤其是马来西亚,也在电子商务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通过双方的合作,我们见证了跨境电子商务、数字支付和物流等方面的创新成果,为地区内外的商业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
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副会长郑樑说,跨境电商将是国际贸易领域引领未来的一个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如何让这一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发挥更大效用,是各个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如何通过产教融合促进跨境电商经济发展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方向。
郑樑表示,政府层面的贸易便利化政策推行、多种网络与数字工具的聚集应用、线上交易平台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工具的广泛、快速的应用等四个要素将极大影响我国流通和制造产业,推进我国乃至全球贸易形态的再造,并对未来经济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跨境电商应用联盟主席团主席、东华大学教授汤兵勇说,“一带一路”顺应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十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已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进入到全面推进务实合作新阶段。“一带一路”带动跨境电商搭建起自由、开放、通用、普惠的全球贸易平台,亿万消费者可以买全球,中小企业可以卖全球,真正实现全球连接、全球联动,成为外贸发展新增长点。
“本次论坛将成为跨境电商产学研融合、人才培养研究领域交流研讨的重要平台,跨境电商协会以及相关单位将充分利用本次论坛的成果,继续推动贵州省跨境电商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促进产学研之间的深度合作与交流,为跨境电商行业注入新的活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发展空间。”贵州财经大学副校长徐大佑说,“论坛也将为贵州财经大学下一步电子商务等专业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新思路。我们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继续深化开放办学理念,力争在跨境电商政策研究、创新发展与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